知『道』與不知『道』
如果有人問:『你知道嗎?』『你知道不知道?』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喜歡回答說:『知道。』其實世界上,有多少時候?多少人?多少事情?是知『道』呢?答案很簡單!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絕大部分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事情,我們應該是不知『道』。真正要是知『道』的話,應該也可『死而瞑目』,為什麼呢?因為,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其實『道』這個字,除了我們常識上的通用外,就靈學而言,也另有它特別的意義。
『道』是無形的、是抽象的。我們叫『形而上』的,換句話說也就是超過形狀,而沒有形狀的。然而,我們常說道理的『理』,是形而下,它可以列出條文,清楚說出原則,據以推理。然後條分理析,這通常我們叫『道理』。『道』和『理』,雖然通常我們合稱為一個詞叫『道理』。其實『道歸道,理歸理』是不相同的。只是『道理』常常有系統性、延伸性、一致性。
講到『道』,有所謂柔道、茶道、花道、神道、魔道、大道、小道等等。例如,我們做任何事情,從瑣碎雜亂細行至按照一定的條理、程序和步驟,最後做出到含有無上超越本身行為的意義,我們就稱為『道』。
所以,喝茶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隨便泡茶隨便喝,像我們一般人一樣,茶葉放進去,水加進去泡了就喝,大口小口隨便喝,亂喝一陣都可以!我們叫這是『普通的喝茶』。喝茶的目的,主要是在於解渴。它跟喝水、喝果汁、喝飲料一樣,沒有什麼特別!
但是,茶道就不同了。喝茶就變成一種『道』,它是講茶的『道』。那這個『道』,就是形而上的,很抽象的。喝茶不是為了解渴,另有特別意義、不同的功能。那到底是什麼意義?什麼功能?這個也就是『茶道』的問題。像茶道『道』的意義,可以把『茶』比喻做人生。甚至於更高一層的把『喝茶』,當做是佛教的『禪』。
因此,講『茶道』就不是像普通喝茶、喝飲料那樣簡單。『茶道』一定要講品味、講藝術、講人生的道理,甚至佛法的禪理。因此,就形成一套選茶、茶具、煮茶、品茶等茶道的瑣碎繁雜禮節、形式和程序,具有修心養性的功能和體會人生生活的意義和休閒的藝術。如果,我們沒有閒功夫,還很不容易行『茶道』,領會『茶道』的奧秘呢!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