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疾病潛伏期

十多年來在我從事醫學相互關係研究過程中,經常的發現有許多人渾身感到不適,就是醫學檢查不出任何病因與結果,痛苦的前來求治於我。依研究結果顯示:確實有很多疾病是現代醫學無法借助精密的科學儀器與檢驗查出來的。醫學找不到「物證」並不等於「正常」或「沒病」。

簡單的說,目前健康檢查結果,不是有,就是沒有;不是偏高,就是偏低,只有六十分以上的程度,健康檢查結果就算「及格」通過了。事實上,找不到物證不表示沒病,六十分及格的體質狀況也並不表示健康。

依醫學的角度來看,任何疾病的發生,都必須經過一段為時不短的「潛伏期」,而潛伏期大多有病象而無病證,換句話說,有些人雖然有疾病的症狀,而在醫學上並不容易立即診斷結果出來。而疾病的初期肉體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出現,病人無法早期發現,也因而往往被忽略治療了,等到了疾病的末期,病人去找醫生時,疾病大多已進行相當嚴重了。在醫學上只能著重於疾痛的緩解,醫療效果相當有限。

醫學是研究何形世界的有形事務,講「物的存在」的科學;靈學是探討無形世界的無形能力,是講「氣的存在」的科學、「心靈的科學」。而人是由肉體及靈魂構成的,故人類的疾病「無形」與「有形」。

依靈學角度來看,在我們人類身體內循環的「氣」與「血」,血可以很清楚的用醫學儀器檢驗分析而得結果;然而「氣」呢?是屬於無形的、用手摸不到、用肉眼也看不到、儀器也檢查不到,也無法用生化實驗來求得物證,我們人類能力看不到的並不意謂著不存在,而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事情實在大多了,而人類的感官知覺也有一定的範圍(具有超能力者除外)。所以現代醫學對「氣」(即靈體)所產生的心靈上疾病,毫無辦法,只能把它歸類於檢查結果「原因不明」等。

依理則學來說,有「物」必有「象」,有「象」必有「則」,當某種疾病發生時,必有合乎理則的「象」(症狀〕出現,才方合理的治療原則。但有「象」未必有「物」,也就是說,當人類身體已有感到不適的症狀出現時,未必能用精密醫學儀器檢查出任何「物證」來證明疾病產生的原因。

然而疾病的產生,必因身體及精神先行虛弱,而後肉體及靈魂才會受到傷害,然後產生疾 病。肉體上的疾病或心靈上的疾病。也就是身體及精神衰弱時為疾病於「無形」(科學檢驗是查不到物證的),例如潛伏期的慢性疾病等。有些雖然自己感覺症狀已很明顯,但依科學檢驗卻仍找不到「物證」,因此疾病也常忽略了「治療」而延誤病情。

其實,世界上任何事「有因必有果」,並非突然而來,而都經由細微之物,逐漸成長起來的,疾病也不例外。不論任何重病或是突發性疾病,開始時靈體都會有微妙的氣勢變化,而後肉體才逐漸出現輕微的症狀,再經歷一段相當時間的多種過程,才使疾病明顯化。

所謂「早期發現」依現代醫學觀點而言,已到了能發現的階段,其實也已有相當症狀在日漸漫延,雖然現代醫學進步可即早發現,但發現率仍十分低,有時雖然發現症狀但是為時已晚。所以疾病在尚未呈現症狀前,最好即早檢查及治療。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科學不加上靈學無法突破人世間的事。」在此我們也得到一個結論:「醫學不加上靈學,無法突破人世間的事。」因此,醫學與靈學宜共同配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在治療上才會有良好的預後指標,如此亦能防患疾病於未然,進而獲得平安健康,幸福快樂的人生。

(本次專欄刊登於台灣新生報 86.12.06 荷嚴專欄)